您好,欢迎来到沈阳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8年级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知识点汇总及单元检测试卷

发表日期:2020-11-8 作者:沈阳家教网 电话:微信号jiake7888

重点知识


3.1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包括哪些?(种类)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2、社会秩序的作用?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规则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4、道德、纪律、法律

4、社会规则的作用?(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2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2、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①遵守规则需要他律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规则?

①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另一方面还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5、我们应如何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4.1

1、尊重的含义、表现。

(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1)个人:受到他人尊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2)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怎样尊重他人?(怎样做到尊重从我做起?)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4、平等待人的要求。

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5.1法不可违

1、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什么?(重要性)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的原因?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注意】

这里仅从个人角度谈违法原因,这个答案其实是不完善的。因此可以结合下一节《预防犯罪》整合出这个问题:

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

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社会方面: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网吧经营者不能依法经营,执法部门对非法经营打击力度不够等。

4、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类?

【说明】

这一块单独画张图会更清晰,至于如何区分,主要看处罚。可以参考P48相关链接和P54相关链接,把以下句子画好线,常见的处罚已用红色标记出。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拓展】5、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6、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7、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说明】

第6个第7个问题列举的是身边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帮助大家区分。P49页“探究与分享”都是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规等,会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P50页“探究与分享”都是民事违法行为,涉及到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婚姻法等民事法律法规。

8、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5.2预防犯罪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的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4、犯罪的基本特征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说明】

虽然出现在相关链接部分,但选择题经常把特征与对应的话颠倒来说,比如用下列错误观点:“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另外,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严重”二字也不可少。

5、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6、刑罚的种类?

【说明】虽然在相关链接,但同样很重要

【特别注意】

行政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拘役、罚金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7、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此处可用杜绝,特别注意)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说明】

P55相关链接的刑事责任年龄也应该了解

【知识点拨】

P56“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分

不良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5.3善用法律


1、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①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我国有哪些法律服务机构?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3、什么是诉讼?P59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或称:打官司)

4、诉讼的作用(地位)?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5、诉讼的类型?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刑事诉讼

6、我们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③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7、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⑤保护好作案现场

8、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一、单项选择题

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回家团聚。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   )

A.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B. 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C. 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D. 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人

2.我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说明了(   )

A. 秩序来自规则

B. 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C. 法律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

D. 有没有规则一个样

3.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

A. 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C.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 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4.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 人们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    

B.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C. 人们要学会尊重他人 

D. 遇事要谦恭礼让

5.李某用手机发布恐怖信息,导致机场航班延迟起飞,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公民的行为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要受到相应处罚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一观点说明(   )

①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②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③真正的自由需要社会规则的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行

④真正的自由不受任何法律和规则的约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平日沉默寡言的岳梅同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提出一个新颖的解题方法,老师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她鼓掌,她感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欣赏。自此以后,她的发言越来越踊跃,性格越来越阳光。这表明(   )

A. 她陷入了虚荣的误区

B.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C.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

D. 尊重他人要学会平等待人,换位思考

8.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下列不符合平等待人要求的是(   )

A. 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

B. 以貌取人,以地位取人

C. 有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D. 消除歧视,真诚待人

9.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患者提出“反对歧视,拒绝排斥”的口号。艾滋病患者的诉求反映了他们(   )

A. 勇敢坚定、顽强生存的愿望    

B. 与他人自由平等交往的现实

C. 努力发挥自己优势的追求      

D. 自尊和获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10.下列名句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之一“友善”的是(   )

A.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B. 以信立身 以诚处世

C. 善学者能 多能者成    D.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交谈礼仪的是(   )

①内容文明、语言文明            ②热情投入,一个人长篇大论 

③态度谦逊、语气友好            ④坚持自己的观点,无礼辩三分 

⑤谈双方感兴趣的新闻            ⑥一边谈话一边忙着做其他事

A. ①②③    B. ②④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12.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倡导“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之所以我们要将“习礼仪”作为人生必修课,是因为(  )

A. 讲礼仪就能够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B. 重礼仪一定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C. 习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D. 讲礼仪仅仅针对自己熟悉的人

13.自去年以来,社会诚信建设的步伐再度加快,在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和奖罚联动机制启动,向各种失信行为说“不”;在上海,由于个人信用问题在公考门外的典型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在海南,三亚市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坚决打击欺客宰客等旅游市场乱象……加快社会诚信建设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

①可以让人们在选择诚信时更有底气,对社会信用的前景更有信心

②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有效途径

③能够杜绝言而无信、弄虚作假、唯利是图等失信现象与违法行为

④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信用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一架飞机迫降在沙漠里,飞机严重损毁,与外界通讯中断,一些乘员惊慌失措,争抢有限的水和食物。乘员中一个对飞机一无所知的老师说:  “我是设计师,我能修好飞机。”大家情绪稳定了。十几天后一支商人驼队经过,搭救了他们。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位老师不是一个诚实的人  ②只要出于真心爱心,说谎就是应该的  ③对于“善意的谎言”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善意的谎言”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15.践行诚信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是(   )

A. 树立奉献精神    B.树立诚信意识

C. 树立维权意识    D.树立法治观念

1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 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C. 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D.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17.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 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C. 凡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18.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杨某的行为属于(   )

A. 行政违法行为   

B. 犯罪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19.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①上网 ②撒谎 ③赌博 ④吸毒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0.我国将贩毒有罪、醉驾入刑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充分说明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

A. 严重危害性

B. 普遍约束性

C. 一般危害性

D. 人生安全危害性

21.法律课堂上,小墨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章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案例再现:李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拦截,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65毫克。  法律链接注: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醉酒驾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小萍:“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

B. 小忠:“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 小莉:“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

D. 小金:“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22.中学生陈云帆发现有人慌慌张张地从邻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窥视”。看到那些物品被装上一辆小货车后,陈云帆便记下车牌号。后来警方通过陈云帆提供的车牌号破案,抓住了窃贼。这说明他(   )

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见义勇为,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②胆子太小,不过当面制止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

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④能够明辨是非,维护正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3.在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主要集中表现在(   )

A. 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党的各级干部

B. 通过行使提案权,向人大代表提交议案

C. 通过行使选举权,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

D. 通过行使决定权,参与决定国家或社会重大问题

25.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常常需要帮助。下列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关是(   )

A. 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          

B. 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D. 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二、非选择题

25.【做遵守规则的人】

材料:虽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但仍有人违反交通规则;虽然都明白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仍有人酒后驾车,甚至醉酒驾驶;虽然都清楚吸毒贩毒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仍有人铤而走险……这些现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人民规则意识的淡薄和法治观念的缺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

你校法治宣讲团将要举办一次“你我与法同行·共创精彩人生”宣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给居民讲讲规则意识淡薄、法治观念缺失的危害。


(2)请围绕“守法光荣、违法可耻”这一主题向居民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7.【诚实守信】

材料:2016年7月,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全面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青年信用体系通过记录和评价青年的诚信状况,应用到青年教育、就业、创业、融资、婚恋等方面,营造激励守信的良好氛围,引导青年注重诚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诚信的含义?


(2)诚信的重要性有哪些?


(3)我们应怎样做才是践行诚信?


28.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人把自行车或汽车停放在黄色的盲道上,甚至有些商贩也占道经营,他们中还有人理直气壮地辩解:“一天也没有几个盲人在上面走呀!占一会儿又何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对材料中商贩的行为进行评析。(两个方面即可)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遵守社会规则。(三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B 6.B 7.B 8.B 9.D 10.B 11.C 12.C 13.C 14.D 15.B

16.A 17.A 18.D 19.D 20.A 21.A 22.D 23.C  24.C

25.(1)轻者导致违法,重则走向犯罪;影响家庭幸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公共安全;影响法治国家建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社会文明程度;影响国家形象;等等。

(2)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②增强法治信仰,维护法律权威;③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④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⑤不做有损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⑥采取合法方式行使权利;⑦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⑧及时举报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等。

26.(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27.(1)商贩的行为是不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行为,这体现了他们缺乏公共规则意识。他们的行为既损害了盲人的利益,自己也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同时,他们占用社会公共资源,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严于律己,克服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遵守规则还需要坚定地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写在最后 4.2